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农抑商溯源
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以十三行家族的资产、他们的知名度,与罗特希尔德家族相比,同为官商,为什么十三行却无法在中国取得象罗特希尔德家族在欧洲各国的地位,是因为,左右他们命运的,不是法律,而是权力,是掌握权力的皇帝和朝廷官员的意志。 只要权力阶层的“重农抑商”思想不变,中国的商人,就无法摆脱成为权力阶层的“库”命运。 这其实才是中国商人真正的困境! 中国商人不能不畏惧、谄媚、逢迎权力的命运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到汉武帝打击富户、颁布“告缗令”时基本定型,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裕,其原因亦可用来说明,中国商人为什么优秀,而很难把商业做大做强。华人的经商天赋,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中国商人的勤劳坚韧、对市场的敏感、气魄的浩大,绝不亚于犹太人,中国从古到今,多数商人不但富不过三代,就自己那一辈子,也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根本的原因是两千多年的帝政时代,不可能建立起保证市场公平交易、自由竞争的法律体系。任何市场的交易都要有一种稳定的契约执行机构,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否则风险无法预料,成本难以估量。而保证市场公平规则执行最强有力的只能是政府。但在在中国历朝历代,多数王朝不但不是公平交易制度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反而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