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龙兴华夏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头赏格

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头赏格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廷的这两支常备军的战斗力早已丧失殆尽,只能勉强充当维持社会治安的角色,可就是这么两支腐烂到极点的“军队”,因为曾经是帮助打下江山社稷的皇朝子弟兵,属于赖以维系政权存在的“祖宗旧制”,改革之刀根本无法触及,每年清廷并不宽裕的财政要为这两支吃闲饭的队伍支付2000万两白银左右的粮饷开支,可谓是清朝政府体制内的毒瘤。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旦有事,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军队,大都来源于民兵,并不算在清政府的国家编制内。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八旗、绿营一败涂地。万般无奈的清廷被迫起用汉族大臣回籍练兵,以名为“勇营”的地方自募民兵力挽狂澜。战争中出现了几支战斗力旺盛的著名勇营部队,其中包括曾国藩一手缔造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张曜的河南子弟兵嵩武军,由皖军演变出的宋庆毅军,还有脱胎于湘军而自立的左宗棠楚军。其中尤以湘军和淮军最为出众。

    这些勇营军队以乡情、亲情为纽带而凝聚,在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内战的硝烟中被迫努力获取近代武器来装备自己,太平天国战争和捻军战争后,它们已然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化装备程度最高的陆军。自然而然地扮演起了“国之干城”的角色。这些没有名分、粮饷来自地方通过捐税自筹的军队,滑稽颠倒地以民兵的待遇担负了国防军的责任。

    在大清朝纸面上的百万陆军当中,民兵构成的勇营、练军是骨干,而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被曾国藩大量裁撤,李鸿章的淮军则是勇营当中装备最好、训练程度最高的。但淮军官兵们虽然装备了新式的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