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章 非暴力不合作?(1更到)
领导进入领导小组,当即遭到了否定,理由只有一个:级别不够。补充意见是,这些职能局可以进入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另外,在企业改革名单中,人大尤轶龙、政协关儒林两人,却表示不愿意担任相关职务。他们的理由是:改革是个新事物,他们并不是很懂。 最后就变成了上面,而且人员几乎“膨胀”了近一倍的名单。赵无极也只得同意,他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华夏的体制以及办事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扭转的。 在两个机构中,胡永生和安福林两人,虽然是“组长”和“副组长”,但实际上是不管事的,真正负责的是赵无极。但加进来这么多人,赵无极在有一个想法后,必须先在“领导小组”内部做通工作,然后才能形成方案。 做人的思想工作,赵无极并不怕。但这样的体制放在其他地方,谁有赵无极那逆天的能力,以及直通中央的背景? 或许,从这小小的“人员名单”上,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华夏改革几十年,人们真正记得住的却只有“包产到户”、“下岗工人”等少数几个词汇,前者是农民的首创,后者是一个时代的伤痛。 …… 常委扩大会议是是“政治会议”和“组织会议”,这个会议后,就是正股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的“全县干部大会”,这个大会,就叫“动员大会”。 根据赵无极的想法,在“动员大会”之前,应该召开一个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征求会”,但遭到了胡永生的否定;在“动员大会”之后,还应该有几个专门性的工作会议,即按照赵无极最初给胡永生说的那些,譬如调查研究,譬如建言献策等,在调查研究里还有“清产核资”项目,那需